(二)客观描述、对事不对人
第一步:说事而不评价人,客观描述,让领导自行判断。
如原先这样说:和我一起工作的某同事办事好拖沓,都3天了,还没把稿子交给我,效率太差了。
应该改成:领导,现在工作出了点问题,主要是卡在了某同事负责的xx环节。
第二步:拿出证据。
指出对方的问题,关键要有证据。如拿出之前制定的工作进度表,说明对方确实落后了;或是拿出客观标准,来证明对方没有达到。
第三步:谈自己的付出和努力。
如:在工作中,我多次就xx问题和某同事沟通,但效果不太好。我也反思是不是自己出了什么问题,但想来想去,真的不知道问题出在哪,所以没办法只得请您协调。
第四步:提出明确建议。
找领导告状,到底需要领导怎么来做呢?要给出清晰的建议,不能笼而统之。如让领导和某同事谈谈,过问一下工作进度。
整体案例:
领导,您上次给我们布置的任务,现在已经完成了3/4,就卡在了某同事负责的某环节。按照分工,他应该在这个月18日前把稿子交给我,但今天已经是20号了,我还没见到。
17日晚上、18号上午、下午,我和他打过三次电话,沟通这件事。也许是我的沟通有问题,或是他确实有难度,总之,现在就卡在这。
另外,今天上午,办公厅的同志打电话催问稿子的事。所以,我实在是没办法,只得来找您,请您和某同事谈一谈,过问一下工作进度。
(三)避免对被告状人的动机和能力作出判断
为什么会告状,是因为遇到了问题,而且是无法解决的问题。此时,我们难免会带有情绪。
如:某同事老是故意为难我,他们老是不配合我的工作,某同事的工作效率确实差,总是在拖延。。。。。。
这些就是对被告状人的动机和能力做出的判断。
这些判断,实际上犯了告状的大忌。因为这些判断,很多时候是查无实据的。怎么证明对方是故意刁难你,而不是确实有自己的合理诉求呢?!
听了这些带情绪的话,领导往往会想——双方矛盾还比较深啊!这次告状会不会还有其他目的?简单处理会不会闹出新矛盾那?
这样,领导就算想出手,也会反复琢磨、思考再三。
所以,要尽量避免对被告状人的动机和能力作出判断,以免节外生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