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捕”风试验
试验团队
兰州区域气候中心、酒泉市气象局、瓜州县气象局科研人员。
试验任务
获取地面至低空1000米高度,逐层逐3小时风向、风速、温度、湿度、气压等数据。
试验目标
1、为柳沟煤化工产业园开展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提供气象数据;
2、为园区功能区布局、烟囱高度设计、污染物净化排放时间等提供参考。
感受一下瓜州的风
瓜州的风——从春刮到冬
酒泉市瓜州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,南倚祁连山、北靠马鬃山,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大气环流形成了“狭管效应”。
风,是这里的“特产”——一年一场风,从春刮到冬。
每年,三分之一的时间刮7级以上的大风,最大风力可达12级。即便在城区,年均大风日数也在30天以上。
也因此,酒泉市风能资源丰富,粗略估计总储量约1.5亿千瓦;瓜州也因年风能开发量达3000万千瓦以上,且风向稳定、风能密度高,成为“世界风库”。
世界风库
位于瓜州县的柳沟煤化工产业园是甘肃省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,发展精细化工和煤化工产业的重要基地,也是西气东输、西煤东运的桥头堡。
园区一角
本次大气边界层试验要利用系留飞艇探测系统,主要包括绞车、飞艇、传感器及探测信号的发射接收和处理设备,获取污染气象数据,为园区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提供数据。
用于测风的飞艇
世界风库——风去哪儿了?
瓜州风电基地
试验团队由省、市、县气象科研人员组成,兰州区域气候中心正研级高工李晓霞带队。在通往柳沟的公路两边,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。一排排白色的风车高高耸立,一片片巨大的桨叶随风起舞,这就是被称为“陆上三峡”的瓜州风电基地。
“世界风库”的这些风每天都吹到哪里去了?也是我们追风探秘的一个重要课题。到达现场后,队员们顾不上休息,就紧张地忙碌起来,傍晚时分,便搭建好了帐篷。
工作场地
开始工作
早上8点,风力适宜。经空域申请,并得到空管中心批准,红翼白衣飞艇终于在人们的期待中缓缓升空,我们获得了柳沟上空本次试验第一份探空数据,大家激动得欢呼起来。
帐篷里工作
戈壁滩的天气总是让人难以捉摸,刚刚还风和日丽,转眼间就呼啦啦地黄沙卷地、阵风狂袭。大家迅速就位,全力保护飞艇,耐心等待。
固定飞艇
空中飞艇——捕捉“魔性”的风
风虽然很“任性”,可对气象工作者来说,也就是个平常的事情。不光是风,戈壁的气温变化也是很魔性的,“早穿皮袄午披纱”,这个季节感受还不算明显,等到下次探测时,估计会有更强烈的体验。
一天24小时,每隔3小时施放一次飞艇,对大气进行垂直“扫描”,将一组组温、压、湿、风向、风速等气象数据精准“捕获”,及时传送到地面接收系统。
来自风的数据
夜幕降临,等待下个时次的探测。彼时,戈壁的夜色无比静美。凌晨2时和5时的探测是最难熬的,大家打起精神,在夜风中,坚持工作。
最难熬的夜间工作
经过数日的昼夜坚守,我们圆满完成了春季探测试验仼务,为园区大气边界层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。
此次试验,虽然遇到了阵风来袭、飞艇漏气、绞车线盘故障等诸多困难,但在追风探秘的路上,是气象人百折不挠、勇往直前的脚步。
捕风能手——飞艇
最后
再次感受一下
戈壁“魔性”的风
原标题:《在“世界风库”捕风!这群“猎风人”到底在干啥?》
阅读原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