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连3艘都是常规动力,为什么我们不造核航母?

接连3艘都是常规动力,为什么我们不造核航母?

二、成本陷阱:核动力航母的“天价账单”

核动力航母的“贵”贯穿全生命周期。美国“福特级”级航母的建造费用约130亿美元,而中期换一次核燃料就要花26亿美元,退役拆解费用更是高达9亿美元起步。

相比之下,中国山东舰造价仅30亿美元,且常规动力维护简单,拆解后还能改装成主题公园或博物馆,经济性优势显著。

更关键的是,核动力需要配套“豪华后勤”——港口需特殊供电设施处理反应堆余热,维修周期长达数年。美国11艘核动力航母中,常年仅6-8艘处于战备状态,其余多在船厂“排队保养”。而中国两艘常规动力航母可轮流部署,出勤效率反而更高。

三、战略选择:远洋决战不是唯一答案

美国坚持发展核动力航母,与其全球霸权战略密不可分。10万吨级的尼米兹级航母能90天不靠港,配合海外基地全球部署。但中国当前战略重心仍在亚太,山东舰前出西太平洋已能威慑关岛,配合东风-21D反舰弹道导弹,形成“区域拒止”网络,核动力并非刚需。

此外,现代战争形态早已改变。美军在波斯湾的“航母威慑”屡遭伊朗无人机“贴脸挑衅”,而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和反卫星技术,已能在陆基体系支持下反制航母。与其砸重金造核动力“海上巨无霸”,不如优先补齐反潜、预警等短板,打造“不对称优势”。

四、未来展望:004号或成“破局关键”

尽管常规动力仍是主流,但中国发展核动力航母的决心从未动摇。从美国经验看,核动力研发需“动力先行”——早在“企业号”航母立项前,美国便耗时10年研发舰用反应堆。

中国近年来在钍基熔盐堆、中压直流全电推进等领域突破频频,004号航母极可能成为首艘国产核动力试验平台。

从辽宁舰的“蹒跚学步”到福建舰的“电磁弹射”,中国航母之路始终紧扣国情。核动力航母固然是终极目标,但盲目追求“一步到位”只会重演苏联“乌里扬诺夫斯克号”半途而废的悲剧。

中国的智慧在于:用常规动力打磨技术体系,用区域优势抵消战略短板,用时间换空间,静待“核常转换”的最佳时机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上一篇: 加勒比线航线介绍
下一篇: 虐单身狗图片

相关文章

杜康酒是哪里生产的哪个省份?杜康酒产地是哪个地方
唇釉十大品牌排行榜
杜康酒是哪里生产的哪个省份?杜康酒产地是哪个地方
加勒比线航线介绍
杜康酒是哪里生产的哪个省份?杜康酒产地是哪个地方
虐单身狗图片